在成都世运会众多精彩项目中,无人机竞速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速度与激情”代表。新华社记者马思嘉、谷训、张悦姗报道,选手们借助头戴式显示器,以“第一视角”操控时速高达160公里的无人机,在障碍重重的赛道上自如穿梭,赛场上的嗡鸣声让人热血沸腾。这一幕幕肾上腺素飙升的瞬间,离不开无人机技术与低空经济的迅猛发展。
8月15日,中国选手何雨瞳在成都世运会无人机竞速比赛中一展风采。比赛在东安湖体育公园室外田径场举行。何雨瞳表示,国内的无人机设备生产水平已处于全球顶尖,许多国外选手也会来购买国内设备。本届世运会,不少选手使用的无人机等装备均产自我国。
世界空中运动联合会无人机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布鲁诺·德洛尔在评价中国队选手时,特意强调:“中国是无人机产业的领跑国。”郭亮认为,无人机竞速具有不确定性,但竞赛水平能间接反映国家在无人机产业方面的基础。近年来,低空经济呈现爆发式增长,无人机在农业、医疗、运输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到无人机赛事中。
随着低空空域政策的放开,无人机竞速赛事从“航模圈”小众运动向大众赛事过渡。郭亮表示,无人机运动正从爱好者文化升级为具备商业和职业体系的新经济运动。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覆盖全年龄段的完整赛事体系,包括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活动、世界最大规模的无人机竞速联赛等。
郭亮认为,无人机技术进步将让赛事更加精彩。未来,服务于城市空中交通的高安全等级技术可“下放”到竞技平台,产业端的大规模量产还将摊薄零部件成本,让顶级竞技设备“白菜化”。无人机赛事的火热,也将反哺无人机产业乃至航空航天领域。
何雨瞳表示,自己从小就对科技感兴趣,通过无人机赛事接触到航空技术,未来可能会从事相关行业。郭亮认为,无人机产业的发展为竞技提供了技术底座和数据富矿,而竞技则为产业提供了极限测试与人才蓄水池。这种群众体育运动和科技产业相互促进的正向循环,在其他体育赛事中是罕见的。
无人机竞速赛事正成为一颗耀眼星辰,点亮低空经济的蔚蓝长空。